-
时心蕊小天使,谢谢你来过!提前祝你9岁生日快乐!
8月1日,在郑州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及郑州人民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时心蕊的爸爸、妈妈在家属的陪同下,签署了器官捐献登记表,同意将孩子能够使用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
早期识别自闭症:高度警惕“五不行为”
有一群孩子虽长得很可爱,可是到了说话的年龄,却不肯开口说话,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他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锁了起来,不与其他孩子交流,这群孩子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星星的孩子”。“星星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 这些“星星的孩子”,在医学上称之为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和狭窄兴趣为主要特征,通常起病于36个月以内。
-
身边的“康复治疗师”--经颅直流电刺激
意识障碍是指各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导致意识状态的改变,包括昏迷、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随着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昏迷患儿病死率逐渐下降,但意识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
-
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孕前阻断结节性硬化症患病家系的准妈妈,成功妊娠
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科传来喜讯,医院完成通过PGT-M(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孕前阻断结节性硬化症(TSC)患病家系的准妈妈成功妊娠,为单基因病家庭再次带来了福音。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召开干部大会 委党组宣布医院领导班子任职决定
7月27日上午,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工作安排,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召开干部大会。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委办公室主任路修德,人事处处长王培仁出席会议。
-
比患癌更可怕的事!他们却无能为力,直到……
顺畅呼吸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但对两位年过九旬的老人来说,却是珍贵无比的愿望
-
聚焦前沿探索,共享科学盛宴——郑州七院“心血管急危重症护理创新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7月24日,由郑州市护理学会主办,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承办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护理创新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在医院13楼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
-
3岁女孩儿从7楼坠落情况危急,医院多学科全力抢救挽回生命
7月22日晚,郑州正遭受着大雨的洗礼。研研在家与姐姐玩耍,后来自己不慎从7楼的家中窗户坠落!
-
12岁少女暴饮暴食患上急性胰腺炎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精心救治获称赞
近日,12岁的童童(化名)就因暴饮暴食患上急性胰腺炎,但被家人认为是胃肠炎差点耽误治疗,后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三病区得到明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患儿目前已康复出院。
-
疼,疼,疼……智慧镇痛的“云病房”来了!
今年4月以来,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成功创建云病房管理系统,将需要特殊镇痛管理的患者一站式集中管理,目前已有一千多名患者受益。
-
一台手术完成3项超高难度操作……省医脑血管病治疗再上新台阶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李天晓教授团队,副主任医师张广林大夫主刀,为一名69岁疑难多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完成国内首例颅内大脑中动脉M2段斑块剥脱、颅内外血管搭桥、多发脑动脉瘤夹闭手术。
-
91岁呼吸衰竭患者转危为安——重症康复让患者活下来并活得更好
2022年5月14日,91岁的张爷爷因呼吸衰竭入住黄河中心医院ICU,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并逐渐恢复自理能力,于6月16日平安出院。
-
全省首例!河南省肿瘤医院顺利完成钇[⁹⁰Y]微球治疗肝癌介入手术
7月21日,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黎海亮主任团队与核医学科杨辉主任团队联合,完成全省首例钇[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手术。
-
守护脊柱健康,为青春保驾护航——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康复院区开办脊柱侧弯暑期特训班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神经肌肉骨骼疾病,脊柱侧弯造成的畸形往往对青少年的自尊心与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但若能及早发现,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就可以明显改善。
-
热烈祝贺丁樱教授当选第四届“国医大师”, 郑玉玲教授、赵文霞教授当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2022年7月2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北京举办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表彰电视电话会议,河南设分会场,表彰全国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院长丁樱教授当选第四届“国医大师”,血液肿瘤科学术带头人郑玉玲教授、国家区域中医(肝病)诊疗中心学术带头人赵文霞教授当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
牙疼两年竟是癌?专家利用3D数字技术 取腿骨完美修复脸庞
下颌骨俗称“腮帮骨”,也就是下牙槽所在的地方,主要起到承托下颌牙齿,完成咀嚼以及包含口腔内容物的作用。杜伟介绍,手术造成骨缺损,除影响患者外貌之外,还会导致患者丧失患侧口腔的开合、咀嚼、吞咽、发音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杜伟团队耐心开导患者和家属,虽然要切除下颌骨,但有新技术保驾护航,不仅不会“塌”,还能复刻一张一模一样的脸。“制定周密的手术及修复重建下颌骨尤为重要。”通常的修复重建,是“拆东墙补西墙”,利用腓骨移植术,也就是用患者小腿上带肌肉和血管的腓骨,拼接组装后,去修补因手术切除所导致的下颌骨缺损问题。“就好像修补文物,如何做到修旧如旧很重要,这也是对医生提出的更大挑战。”杜伟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