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抓住黄金期!点亮“高危儿”的未来

刘锋伟 李晓慧    2025-07-21河南省妇幼保健院12493 【查看证书】

  在新生儿监护室的暖箱里,28周的早产宝宝乐乐(化名)正蜷缩着熟睡。隔壁病房里,出生时经历重度窒息的糖糖(化名)正在接受脑功能监测。这些被贴上"高危儿"标签的小生命,让无数家长在喜悦中掺杂着焦虑:"我的孩子未来能健康成长吗?  

  妇幼健康科普

  认识高危儿

  高危儿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或新生儿期存在高危因素,有可能发生疾病或已经发生疾病的新生儿,5%~10%的高危儿可发生神经发育障碍,包括智力发育障碍、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发育性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常见高危因素包括:

  ● 早产(<37周)或低出生体重(<2500g)

  ● 围产期窒息(Apgar评分≤7分)

  ● 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脑病

  ● 严重黄疸或颅内感染

  ● 多胎妊娠或先天畸形等

  这些宝宝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身体过软或僵硬)、喂养困难、睡眠异常(嗜睡或睡眠不实、过少)、频繁惊吓、异常哭闹等早期信号,需要特别关注。

  高危儿干预的关键期

  01.大脑发育的"超强可塑性"

  0-3岁是大脑发育的爆发期,高危儿的大脑如同等待灌溉的幼苗,早期干预能通过丰富刺激促进神经突触形成,建立代偿通路。

  02.预防继发性障碍

  早期干预不仅能改善运动功能,更能预防继发的关节畸形、认知、语言、社交落后等问题。由于损伤早期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还没有固定下来,就像纠正小树苗的生长方向,在问题萌芽期介入往往事半功倍。

  科学干预四维方案

  01.定期发育筛查

  需要定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动态监测宝宝吃奶、睡眠、生长发育及运动、认知、语言、社交等神经系统各方面发育情况。一般来说,新生儿期访视一次,生后半年内每个月随诊一次;半年后每两个月随诊一次;一岁后每三个月随诊一次,每次随访后根据婴儿情况告知家长下次随访时间。

  建立高危儿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如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估、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盖泽尔发育量表等。 

  02.家庭干预

  触觉唤醒:每天10分钟抚触按摩,重点刺激手心、脚底等;用不同材质的毛巾、按摩球等轻抚肌肤。

  大运动启蒙:0-3月每日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用玩具或声音引导抬头,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轻柔按摩四肢,做被动屈伸运动;3-6个月可以用玩具引导,辅助宝宝进行翻身、靠物坐训练;"飞机抱"锻炼颈背肌,仰卧位引导伸手抓握。

  精细动作启蒙:0-3月提供摇铃、布条等易抓握物品锻炼宝宝手部感知觉及抓握力量;6月后练习捏取小颗粒(如溶豆、小方木块,需防止误吞);9月后可玩“撕纸游戏”、“套杯游戏”促进手眼协调。

  语言刺激:模仿婴儿发音,鼓励“对话”;面对面哼唱儿歌,用夸张口型说"啊-呜-咦";丰富语言输入,日常活动时描述动作(如“妈妈给你换尿布”);指认常见物品并重复名称(如“灯”、“小汽车”等)。

  认知开发:0-3月时可使用黑白卡训练追视(逐渐过渡到彩色卡片);悬挂缓慢旋转的床铃(距离眼睛30cm以上)进行视听刺激;播放雨声、鸟鸣等白噪音刺激听觉发育;摇铃训练听觉定位。

  03.专业康复

  对于症状明显的宝宝,需要家庭干预结合专业医疗干预,定制个性化干预方案:

  ● 物理治疗(PT):通过Bobath球训练平衡,悬吊系统改善肌张力

  ● 作业治疗(OT):手功能训练如抓握积木,日常生活能力培养

  ● 言语治疗(ST):口肌按摩、吞咽训练、交流欲望激发

  04.营养支持

  根据宝宝情况,优化喂养方式,摄入营养物质,及时补充不足:

  ● 早产儿强化母乳喂养或使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至体格生长指标达到P25-P50百分位数或以上

  ● 适当补充铁剂(2mg/kg/d)预防贫血

  ● DHA摄入量每日100mg促进神经发育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治疗师 

  ● 观察记录:制作发育里程碑打卡表,记录翻身、抓握等关键行为

  ● 环境创设:布置安全活动区,提供适龄玩具(摇铃、触觉球等)

  ● 情绪支持:进行袋鼠式护理,每天皮肤接触不少于1小时

  ● 游戏互动:将训练融入哺乳、洗澡、换尿布等日常照料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我们既要重视黄金期的科学干预,也要学会欣赏生命绽放的不同姿态。

  特别提醒

  若发现宝宝3个月不能抬头、6个月不会翻身、9个月不能独坐,请到医院就诊。

       来源: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