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全球首次发现人体骨髓中存在微塑料 | 这项研究为血液肿瘤病因学和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河南健康网 2024-07-3161363

  购物袋、外卖餐盒、瓶装水、塑料玩具.....塑料制品,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你知道吗?各种塑料制品裂解到最细微时形成的碎片,被称为“微纳米塑料”,它无孔不入,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中。研究显示人体内微纳米塑料蓄积是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因素。

  日前,河南省肿瘤医院张韶凯研究团队发现,微纳米塑料还存在于人体的骨髓中,而这,可能是血液肿瘤发生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张韶凯研究团队在肿瘤病因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在人体骨髓内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成果以“Discovery and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Bone Marrow(人体骨髓中微塑料的发现与分析)”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有害材料杂志》(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IF=12.2)。该团队郭肖利博士为第一作者,张韶凯研究员是本文通讯作者。

  本研究是人体骨髓中微塑料蓄积证据的全球首个数据集,为研究其对造血系统疾病发生的影响,探索潜在致病机制提供数据基础。

  环境污染问题及对人类血液肿瘤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入探讨血液肿瘤发生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对于做好血液肿瘤的早期预防和科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微塑料已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重点关注的新兴污染物之一。既往动物实验表明,微塑料暴露会抑制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重建能力,导致造血系统损伤。但目前为止,尚缺乏人体骨髓中微塑料的暴露和蓄积水平证据。

  该研究团队通过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y-GC/MS)检测骨髓样本中微塑料(MPs)的浓度,并通过激光红外成像光谱(LD-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评估MPs的尺寸范围和形态特征。

  研究发现所有骨髓样本中均存在MPs,平均浓度为51.29 µg/g。5种塑料类型包括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聚己二胺66)PA 66被检出。其中,PS检出率100%,平均浓度为5.27 µg/g;PE是最丰富的聚合物类型,平均浓度为30.02 µg/g。LD-IR共鉴定出25种聚合物类型,平均丰度为19.72个颗粒/克,氟橡胶(FKM)是最常见的聚合物类型,其次是聚氨酯(PU)(11.27%)、聚乙烯(CPE)(10.7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9.80%)。SEM结果显示聚合物大多呈纤维状和碎片化, 89.82%的MPs小于100 µM。

  本研究是骨髓中微塑料蓄积证据的第一个数据集,为研究其对造血系统疾病发生的影响,探索潜在致病机制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研究呼吁全球合作减少塑料污染,生活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预防微塑料对机体的损害,保护生命健康。

  主要研究者

张韶凯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评审中心特聘专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团队长期致力于肿瘤预防与控制工作,主要开展肿瘤登记及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病因学、癌症防治新技术和新方案的研发与评价、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全球健康等相关研究;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等50余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郭肖利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助理研究员,2021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污染暴露致癌机制及早期效应标志物研究。截至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等5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在eBioMedicine、JCI Insight、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王梦圆   审核:荣强